2021中国电信考试试题附答案(6)
12.在所有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智能区别中,最主要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一个词:人脑是“活”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作出反应。例如,人脑可以记住相当于500本百科全书的知识并能立刻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回忆起来。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 B.人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C.人脑是“活”的 D.人脑的“容纳量”大
13.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侵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和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
文中的“悲剧性体验”是指:
A.经过冲撞与聚汇两种文化都失去了本来面目,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动态
B.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强力冲撞
C.南京文化受到楚风夷习的侵染
D.南京是中华民族的主干
14.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机能,其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包括神经网络.神经环路和突触连接等不同的层次水平,其中突触是最易变的环节,也是神经可塑造性的关键部位。突触可塑造性的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二是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突触具有可塑造性
B.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
C.突触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形式
D.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什么
中国电信行测模拟卷答案
12.【答案】C。解析:从文中第一句话可知,本文是在阐述人脑是“活”的。第二.三句都是对比展开论述的
13.【答案】A。解析:本题较难,信息比较隐含,考生需仔细揣摩,领略文章的内在意思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A。解析:原文第一句提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而突触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部位。第二句指明突触可塑性的两个表现形式。B项只概括了第二句的内容,C项不符合原文,D项只概括了第一句的部分内容,只有A项涵盖了全文,故正确答案为A。
小编提示:电信运营商行业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电信企业概况(含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以及电信行业知识、相关政策和发展成果等的了解情况,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