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做法”应如何概括?
威海中公教育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报名指导等相关信息。收藏关注威海中公教育(whoffcn)公众号及时获取考试资讯。本期威海中公教育特整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近些年,无论是国家级公务员考试还是各省级公务员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的考察一直以来就是申论测查的一项重点,属于一种常考能力。其要求我们概括的对象也在不断革新,从常规的“问题”、“原因”、“影响”、“做法”再到创新的“变化”、“差异”、“异同”……特别是在近两年创新对象尤其之多,使得很多同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应对创新对象上面。
但很多小伙伴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习惯了创新对象之后,当我们面对一些常规题目时,得分却往往还不如一些创新题型。中公教育将通过下文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其实,伴随着公务员考试体系的日趋成熟,为了体现考试的择优筛选作用,考试的难度总是在不断提升,这些难度不仅体现在对象的创新上,还体现在要点的多样化上。例如在近两年的题目中,概括做法的题目层出不穷,但明明还是常规的作答对象,明明已经找出了所有要点,但为什么就是得不到高分?看完下面的分析,相信各位小伙伴能够有所收获。
下面我们以2020山西省考的一道题目(考生回忆版),向大家讲解做法应当如何来概括:
请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小梁改善杨家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做法。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找到小梁改善杨家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做法,这里需要各位小伙伴重点关注“小梁”、“改善人居环境”两个词,这是对于做法的限定词,也是我们判断要点的重要依据。下面选取材料片段做找点示范:
8月的一天,一场“积分兑换心愿,勤劳改变习惯”的文明习惯养成活动在杨家村拉开帷幕。小梁和村干部一起向村民征集有关家居环境改善的“微心愿”,并精心设计了10项涵盖个人卫生和家居环境的评分细则,每周公布评分结果,最终按照积分排名兑现前20名的“微心愿”。“我们想通过‘微心愿’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帮助大家养成好习惯,形成新风尚。”小梁说。
我们逐句来阅读这一段落。第一句中,出现了一场文明习惯养成活动,但单纯就此句内容无法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因此需要继续阅读。第二句中小梁向村民征集关于家居环境改善的“微心愿”,可以明确:第一,该活动主体为小梁;第二,该活动是针对家居/人居环境改善的。因此,可以判断第一句话中的活动符合题干要求,列为要点1:“举办文明习惯养成活动”;同时,第二句中也可以提取出动宾短语“征集微心愿”、“设计评分细则”、“定期公布评分结果并兑现心愿”。前两句的分析看似很简单,但各位小伙伴不要掉以轻心,这道题的难点就在于第三句话中是否存在要点?在第三句中,小梁表达出自己的目的:“通过微心愿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帮助养成习惯,形成新风尚”,此时,目的可不可以当成做法呢?
这里通过一项假设帮助大家来判断:我们在“改善人居环境”与“激发内生动力”之中,判断二者何为手段、何为目的?可以看出,群众只有自发的愿意去做事情,才能够真正的改善人居环境,我们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也只是想让群众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的工作中来。因此,“激发内生动力”为做法,“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激发内生动力”是本题的要点,同理,“养成习惯”也是答案要点。
通过这个段落阅读想要给大家传递的是对于一道概括做法类的题目,分析重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作答对象本身,限定词才是我们判断要点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各位小伙伴在做题过程中时刻围绕限定词,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或影响与限定词之间的关系,层级低于限定词的就是做法,反之则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