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威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9.23)答案
2021威海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进行中,为了帮助各位同学顺利考证,威海中公教育小编特给大家整理:2021威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题干中教师在打分时,是将学生的作文和学生自己之前的作文进行比较,能够以“优”的成绩,激励那些在作文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能够关注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个别差异,因而体现了因材施教。故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A,这种作文评价的方式不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让学生更乐于写作,故选项A的做法是错误的。
选项C,这种对学生个人作文水平的纵向比较,不会使学生之间形成攀比,因为作文成绩是自己跟自己比的。因此C选项说法不正确。
选项D,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个人在作文水平上的提高,并且予以鼓励,充分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是发展的人。因此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成长方法。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选项A,完全模仿不属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教学过程是变化的,学生具有个别的差异性,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完全复制别的教师的教学。
选项B,微格教学是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 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选项C,反思教学经验是指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
选项D,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属于教师成长方法,可以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
题干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故此题选择A选项。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李老师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没有因势利导,而是粗暴解决,并侮辱学生是“笨蛋”,固守一个标准答案,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导致学生课堂上再也不愿意回答问题,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本题选B。
选项A,认为老师的做法合理,显然是错误的,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的答案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并非胡思乱想,故排除。
选项C,认为老师的做法合理,显然是错误的,新课改的教师观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故排除。
选项D,虽然对教师做法判断正确,但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在教育中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题干中并未体现这一观点,故排除。
综上所述,ACD三项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项。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经验和创造才能,发展个性,进而自我实现。所以A选项正确。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动态的,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再建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B选项不符合题意。
行为主义主张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所做出的反应,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C选项不符合题意。
认知主义主张学习是内部认知的变化,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A。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
A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B项,苛勒根据黑猩猩取香蕉实验提出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C项,托尔曼根据小白鼠走迷宫实验提出认知-目的说。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D项,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说。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
故本题选择A项。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方面。
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认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故答案选A。
B选项,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拉斯、哈明。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教师德育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已有价值观,而非强加教师认可的观念。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该选项。
C选项,体谅模式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其主张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不符合题干表述,排除该选项。
D选项,社会学习模式,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主张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不符合题干表述,排除该选项。
BCD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A。
1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中的品德评价法。
A项,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C项,说理疏导法是在分析受教育者品德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的品德认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其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
D项,情感陶冶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题干中“利用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等方式”做出价值判断,属于品德评价法,故此题选B。